物理成就科技,科技改变未来。
学院概况
东南大学物理系起源于三江师范学堂于1904 年设立的格致科,先后更名为理化科、理化数学部、数学理化部等。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工学院设立物理教研组。1983 年学校重建理化系,1988 年恢复成立物理系。在物理系发展的百余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吴健雄、李国鼎、严济慈等著名学者。物理系现设有物理专业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物理实验教研室等3 个教研室。现有4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双语导论、新生引导性实验实践课),2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
学科设置
物理系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无线电物理、声学等8个二级学科)和“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情况
东南大学物理学科已连续多年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行列。本系科研方向主要包括凝聚态理论、计算物理、非线性物理、原子核理论、粒子物理、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功能材料物理、纳米结构物理、光子材料物理等。现有计算物理实验室、材料物理实验室、光电物理实验室等3 个科研基地,目前承担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项目30 余项,年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 余项,近年来每年科研经费总额近800 万元,年均SCI 收录的论文数近百篇,曾与兄弟院校合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 项。
师资队伍
物理系现有教职工86 人,其中专任教师59 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6 人, 副教授2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 人,教师中博士所占比例达到85%。本系现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 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 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4 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计划入选者5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支持计划入选者5 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 人,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3 人,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入选者13 人。
国际交流
物理系骨干教师多具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来共有50 余位教师远赴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进修和交流访问。同时也多次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境外专家来系参观访问,不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每年有10% 左右的学生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博士。
本科专业设置
设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两个专业方向。采用宽口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着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理工结合,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工程技术训练,能将物理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信息科学、电子学、材料学、化学等领域,成为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科人才培养按照打通公共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炼专业主干的原则,全面拓宽、整合优化学科基础课程(群);按照专业内核精炼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构建了专业主干课程(群);按照灵活专业方向的原则构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让学生具有专业特长。
升学与就业
课程教学强调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积极推进讲授、讨论、作业、实践、教材、考核等课程教学要素的规范化建设。同时,物理系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由必做基础性实验、选做提高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组成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注重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相关社团活动。我系学生近年来获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计划立项项目比例在全校均名列前茅。
物理系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实践成果,包括国内外重要学科竞赛获奖、专利、论文等。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有50%以上选择继续深造,读研单位主要是欧美和清华、北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中科院的各研究所。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就业单位主要为通讯、光电、材料、金融等行业的知名企业、公司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等,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网址:http://physics.seu.edu.cn/
电话:025-52090600-8205/8103(学办),
Email:pfeng@seu.edu.cn,wly@seu.edu.cn